2016年9月19日下午1时许,沈阳北至武汉的1273次高铁列车缓缓驶入德州东站,来自德州市农业开发战线上的6名学子(市办郭度祥、唐乐平,平原王德政、夏津郭瑞生、宁津胡朝斌、庆云于凯)踏上飞奔的列车,前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(南湖校区)参加财经理论培训班。一路上心驰神往,思绪飞扬。晚7时许抵达武汉火车站,下榻金谷国际酒店,与郭瑞生“安家”1518房间,就读文泉楼,从此重温琅琅,追逐梦想。
20日上午8:30,山东省农业开发系统财经理论培训班正式开班。班主任王丽主持,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、省开发办主任王晶致词。简短的开班仪式后,按每课题半天的课程安排,首先由朱巧玲教授登台授课,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认真解读;依次为吴海涛教授授课供给侧改革;刘可风教授讲授战略思维与领导艺术;胡继亮博士解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;严立冬教授释疑“放”、“管”、“服”思路与模式。李明教授畅谈传统文化精华与管理智慧;任大立教授肃谈党风廉政教育;24日上午由卢现祥教授讲解宏观经济走势与财税改革。这样全部课程结束,继而进行了简短的结业典礼,学生代表李双全发言,省办副主任王刚致辞,培训班圆满落幕。
23日下午,培训班走出课堂,先后对江夏区合缘生物股份有限公司、乌龙泉街园艺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实地参观考察。合缘取“与科技融合,与农业结缘”之意,属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,院士专家工作站。该公司长期致力于农用微生物的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。是一家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生物菌剂、生物农肥、生物水产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其产品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原料。其生产流程分两步,首先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对原料进行除臭发酵,再进车间加菌精装。该项目在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,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。乌龙泉高标准农田项目属山区开发模式,以道路硬化、沟渠衬砌、蓄水建设为主。两个项目为农业开发树立了典范,值得我们学习借鉴。
这次培训班在教育形式上除课堂授课、参观考察外,利用晚上的时间还进行了分组研讨。全省17个地市分4组,德州、临沂、滨州、东营分在一组,组长为滨州市开发办主任李双全。研讨题目由省办确定,并派人跟班研讨。研讨形式首先由各市地开发办主任抛砖,依次为市地业务科长,县市开发办主任发言。针对农业开发的新形势,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武汉是由隔江鼎力的武昌、汉口、汉阳三部分组成,通称武汉三镇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,是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,有黄鹤之乡、江城的美誉,中国的“四大火炉”之一。长江的波涛、“火炉”的温情孕育的灵性触动着我的灵感频闪。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;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;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……这些千古绝唱,历浮脑海。
寓学于乐。21日晚,分组讨论结束后,德州代表团一行6人漫步民族大道,前往世界城光谷步行街。该街设计新颖,风格别致,大洋百货,琳琅满目,令人目不暇接。德意风情街、西班牙风情街陈设其中,步行期间,一步到德意,一步进西班牙,如入异国他乡的感觉。一番体验,一种享受过后,在恋恋中,张望而回。
24日早,天刚蒙蒙亮,当人们还沉睡在香甜的睡梦中,我和市办郭主任已站在了武汉长江大桥上,远望江面无边无际,江水波涛,游轮如梭。远看桥体如长虹卧波,近观其身如飞龙欲奔。此时的我忽然间眼界大开,心胸大阔,什么私心杂念、乱世尘俗,顿时被江水荡尽。上善若水。上天造就了长江,长江孕育了万物。滚滚江水千古吟唱,述说着大千世界,长江真美!
黄鹤楼雄踞长江岸堤的蛇山黄鹤矶头,与武汉长江大桥相距咫尺,并肩而立,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,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,相对古雅清俊的晴川阁,与湖南的岳阳楼、江西的滕王阁、山东的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,号称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”。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,历代屡毁屡建,现楼为1981年重建。登上五楼瞭望厅,大江景色尽收眼底。附属建筑有仙枣亭、石照亭、黄鹤归来小景等。整组楼群依山面江、富丽堂皇。游走其间,龟蛇锁江、仙鹤欲飞、心旷神怡。千年的黄鹤楼,厮守着长江,目睹着江涛东去,见证着江山更替,留下多少佳话传奇。
走出黄鹤楼风景区,径直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。该馆是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。其结构为用红砖垒砌的二层楼房,又称“红楼”。门前矗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先生铜像,馆名由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。走进红楼,缓步前行,全景式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武昌起义的历史画卷,使我不时地驻足观望、叹为观止。一路走来,历览首义枪声、钟楼旗飘、黎元洪任都督、孙中山宣誓就职、都督拜将等陈列。更有题词“肃清帝制归民主扶助农工仰逸仙”、“武昌首义民族曙光”让我难忘。那杆枪、那面旗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,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。英雄的武汉彪炳千秋、辉映日月、光照山河。
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,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,誉称“汉味早点第一巷”。内有四季美面包、热干面、豆丝等传统老字号,也有精武鸭脖、周黑鸭、新农牛肉等新科状元,还有本土孕育的石经热干面、李桃烧麦、今楚面包、真味豆皮等汉味品牌小吃,户部巷成为汉味小吃的代名词,成为“过早”的必去之地。步行其间,传统餐饮、地方名吃集聚汇演,令人垂涎,流连忘返。
难得的闲暇终于来了。由于结业典礼提前举行,24日下午成为自由活动时间。吃过午饭,稍作休息后,和市办唐科长一起径奔东湖风景区。那是水的世界,那是花的海洋,那是鸟的天堂,那是楚文化的珍藏,那是神话传说的东方。
由南门而入,乘游览车畅游磨山风景区,该区是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区,三面环水,六峰逶迤,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。入区后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汪水,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,万顷波光,浮天摇地,大气磅礴,浩渺无际,极尽瑰丽变幻之美。荡舟水面,悠哉乐乎,汽艇飞奔,浪漫刺激,好不爽快。那山林林木葱郁,遮天蔽日。那曲径通幽盘山路,迂回而上,把游客送入山腹,送至峰巅,那叫不上名的鸟儿忽而树上吱吱,忽而水面嬉戏,往返山水之间,使山水和谐相处,日夜相依。
朱碑亭建于1981年,耸翠于磨山西峰,为纪念朱德总司令所建。1954年3月,朱德扶杖游磨山,指导当地百姓种植兰花,留下一段佳话。他曾预言:东湖暂让西湖好,今后将比西湖强。如今,这一预言在化为现实的路上,越走越快。拾级而上。朱德大型雕塑矗立亭前,风采依旧,光耀日月。亭身朱柱碧瓦,仰天而立,登亭远眺,东湖胜景,尽收眼底。走出朱碑亭,来到刘备郊天坛,该坛位于磨山东峰,始建于公元208年,为蜀王刘备祭天所用,号称华中第一福地。蹬“天梯”攀上,取随缘香三柱,点香叩拜,祈天保佑,赏钱许愿,香雾缭绕,气氛肃然凝重。一番祈福之后,乘车来到楚天台。楚天台屹立于磨山第二主峰,1993年落成,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。楚文化与吴越文化、巴蜀文化是长江流域盛开的三朵上古文化之花。楚乐双音,曼妙神秘。一人高歌一人舞,一人抚琴众人击,将2000年前的楚风楚韵演绎得惟妙惟肖,令人尊崇有加。这是古今的对白,这是千古绝唱。登台远眺,东湖全景一览无余,水云天色,浑然一体。拾级而下,约5时许,结束东湖行程,乘车来到国立武汉大学。该校始建于1893年,现属国家级重点大学。自强、弘毅、求是、拓新的校训石刻门前。校门牌坊始建于1931年,为木制四柱三间歇山式,不久毁于风灾。1933年改为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,正面楷书“国立武汉大学”,背篆“文法理工农医”。1949年,牌坊额刻曾改为“武汉大学”。1993年,值百年校庆,校友捐资重立。2012年拆除,2013年,120周年校庆之际于现址重建,比例略有扩大,形制一仍其旧,以示学统绍续,文脉传承。该校依山而建,道路盘山而行,校舍星罗于山脉、山坡、山巅。布局奇特,风格迥异,古朴端庄的古楼群巍然屹立,述说着过往的一切。晚8时许,返回住地结束旅程。
江城一行,令我难忘的还有那顿晚餐。22日晚供职汉口的夏津老乡张克恕请客,美餐于荷清水香酒店。该店建于南湖水面,布局设计新颖别致。夜幕降临,华光四射,灯火通明,一边推杯换盏,一边赏南湖月夜,惬意无穷。难忘的江城,难忘的晚宴,难忘的体验。
25日清晨5时起床,整装待发,7:26分乘武汉至沈阳北的1274次高铁列车返程而归,结束了江城一行。
(撰稿:山东平原开发办 王德政)